《传习录》 上达


来源:网络转载
发布时间:2016-01-23 21:04:00
查看次数:

内容提要:王阳明先生说:“后儒教人,初涉精细微妙处,便说是上达而不便学,而只去讲下学。

《传习录》 上达

陆澄向先生请教“上达”的功夫。

王阳明先生说:“后儒教人,初涉精细微妙处,便说是上达而不便学,而只去讲下学。

如此一来,就把下学和上达一分为二了。

凡是眼睛能看到的,耳朵能听到的,口中能讲的,心中能想的,都是下学;

眼睛不能看的,耳朵不能听的,口中不能讲的,心中不能想的,就是上达。

比如,栽培一棵树,灌溉是下学,树木昼夜生长,枝繁叶茂就是上达。

人怎能在上达方面加以干预呢?

因此,只要是可以下功夫,可以言说的,都是下学。上述包含在下学里。大凡圣人之说,虽精细入微,也都为下学。

学者只需从下学上用功,自然可以上达,不必另寻求得上达的途径。”

王阳明先生在这里讲了“上达”的概念。

咱们先从大的方面来说,中国之所以被黑格尔斥为“没有哲学”,中国人之所以被认为是世界上最现实的民族,其潜台词就是最没有灵魂生活、最缺乏宗教情怀和终极关怀,

原因就在于:大多数中国人向来只关心肉体在这个尘世活得好不好,却很少去关心生命、宇宙的本原,以及灵魂与生活的关系。

我们始终把目光牢牢钉死在现象界和经验界,却生生割断了与本体界、超越界的精神联系,因而把自己从“人”降格为“物”,最终当然只能变成人类大家庭中的异类。

假如我们认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要拥有漂亮的GDP,就等于在国际上拥有了超强竞争力,就能得到别的国家和人民的尊重,那显然是幼稚可笑的。

一个国家的强大,必须建立在国民精神强大的基础之上;而国民精神的强大,则有赖于道德文化的传承、普世价值的流行与精神信仰的挺立。

这就叫软实力。如果一个民族自行割断了延续几千年的文化命脉,又长期拒绝主流文明的普世价值,同时又丧失了灵魂生活和终极关怀,那么这样的民族是不会有软实力的,也不可能真正强大。

说更简单一些,就是人的眼睛直盯着眼皮下面的那点东西,盯着自己的利益,盯着孩子的成绩,盯着老公的工资和地位,这些都是“下学”,不是“上达”。上达不是这些功利的东西,不是这么物质的东西。

因为自古以来,绝大多数普通中国人对抽象事物向来就漠不关心,而到了今天这种高度务实、极端功利的时代,像“天命”“天道”“天理”这类词儿,更是被我们早早扫进了历史的垃圾堆——它们只能静静地躺在落满灰尘的古籍里,跟现实生活的距离简直可以用光年计。

可是,就是“上达”这些抽象事物,虽然表面上跟现实生活毫不相关,但它们会从根本上决定你的生活质量。

人是有灵魂的动物。我们会拿食物来喂养我们的肉体,拿声色来喂养我们的感官,拿金钱和权力来喂养我们的欲望,可你有没有想过,要拿什么东西来喂养我们的灵魂?

灵魂所需的最重要的养分,就是那些看上去与现实生活相距遥远的精神世界的事物,就是那些被我们弃若敝屣的超越日常经验的“抽象事物”。

孟子说,“理义之悦我心,犹刍豢之悦我口。”要让我们的灵魂不至于因营养匮乏而饿死,我们就不能仅仅追求那些“目可得见,耳可得闻,口可得言,心可得思”的事物,而同样要关注那些“目不可得见,耳不可得闻,口不可得言,心不可得思”的事物。

用哲学语言来讲,前者可以称为现象的、经验的世界,后者可以称为本体的、超验的世界;前者指向物质的生存,后者指向灵魂的生活。

维特根斯坦说过一句话:“真正的神秘,不是世界怎样存在,而是世界竟然存在。”

这是什么意思?

关注“世界怎样存在”,指向的是现象界、经验界的事物,也就是“目可得见,耳可得闻,口可得言,心可得思”的事物,举凡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切活动,包括科学研究,都在这个范畴中。

而关注“世界竟然存在”,则是要弄明白,这个世界是怎么来的?世界为什么能够存在?这样的问题就指向了本体界和超验界,它所研究的必然是“目不可得见,耳不可得闻,口不可得言,心不可得思”的事物,而这正是哲学、宗教关心的命题。在维特根斯坦的语境中,“世界”自然包含其中的存在物,所以他这句话也可以这么说:“真正的神秘,不是生命怎样存在,而是生命竟然存在。”

而中国目前的现状,特别是孩子们的精神世界,真的就像黑格尔斥所说,“没有哲学”,这也是我为什么提倡孩子们要去看看哲学书,至少要看看哲学散文,给自己的灵魂送点饭。

“生命为何存在”“人为什么活着”“生从何来,死往何去”等问题,都是科学无法解决的,只能交给哲学和宗教。而围绕哲学、宗教这些核心命题所进行的思考,以及由此思考引发的行为,就构成了人的灵魂生活和精神生活。为什么孩子学习没有动力?为什么浑浑噩噩像个没有灵魂的游荡者?就是缺少了对生活的思考,缺少对生命意义的认知,活着没有意思,学习还有什么用呢?

我们用更通俗的说法,结合孩子的学习来说,就更容易明白了。

我们的孩子,平时学习,看着很用功了,回家就写作业,到学校一坐就是一天,以至于我们家长都心疼得不得了。可是为什么学习效果总是不尽如人意呢?

凡是眼睛能看到的,耳朵能听到的,口中能讲的,心中能想的,都是“下学”。孩子们如果心没有打开,只学习皮毛,老师讲一道题,我们就会了这道题,没有在心里化开,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举一反三,内化于心,那孩子只能算“下学”了。

为什么我们说,孩子在上学期间,不能太活跃,最好能呆若木鸡?如果你每天把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东家长西家短,什么漫画更新了,谁和谁是基友啦,哪里还有精力去实现从“下学”到“上达”的发酵和升华过程了。

这点也不能怪孩子,整个社会都是这个样子,我们作为家长,一样是浮躁的。

比如看一本书,什么是“下学”?就是看看目录,看看内容,有心的人做做摘抄,背诵点有感的段落,就已经不错了。更多的人,是每天抱着手机看微信段子,或者拿起书看两页就打瞌睡了。

那么,什么是“上达”呢?我们看书,一遍泛读之后,开始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去融入情景,反思自我,通过拆书、录音、写读书报告,给孩子讲书各种形式,把精神内化到自己的血液中,使自己得到升华。

这些精华,都是眼睛不能看的,耳朵不能听的,口中不能讲的,心中不能想的,是那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精油,就是上达。

当你三心二意时,这些精油不知不觉间已经挥发的无影无踪了。当你呆如木鸡的时候,你慢慢享受精油带来的浑身舒畅,感受身心融合的空灵静寂。

为什么有些孩子在学习的时候,会突然一拍大腿,激动地说“这道题太好了”,这就是到了上达的境界,享受的境界,也就是我们说的“学进去”了。

所以,孩子想要成为学霸,不是我们家长唠叨出来的,也不是一对一盯着学习逼出来的。要靠孩子在一点一滴中慢慢积累学习的乐趣,就像辛勤的小蜜蜂,慢慢收集花蜜,最终才能享受精油的甜美。

所有的功夫,都要孩子自己去下,别人代替不了的。而且,也不要试图去直接寻找“上达”。状元和学霸的方子,可以借鉴,但是最终还要靠自己的耐力和悟性。

所以,王阳明先生说,上达包含在下学里。学者只需从下学上用功,自然可以上达,不必另寻求得上达的途径。不要想着饭量是四个馒头,那前面3个馒头不吃,直接找第四个能吃饱的馒头。

作为家长,在“下学”到“上达”的过程中,要守住几个心。

第一,清净心。孩子们都是本性具足的,家长不要往孩子本来明亮的心镜上撒贪嗔痴慢疑的灰尘。

第二,因果心。一切现状,皆是前因。一切行为,导致后果。不要怨天尤人,好好找找自己的原因,只有观察到了原因,问题就解决一半了。

第三,真诚心。我们要像学佛一样,虔诚恭敬地对待生活。工作要用真诚心,接人待物要用真诚心,起心动念都要主一,不起妄念,不起分别,不执着。

有时候,我们对待孩子,不真诚。很多时候,是为了自己的面子,纵容自己的懒惰和贪心,并不真正是为了孩子好。

所以,不但孩子要回归本心,在“下学”中寻找“上达”之路,家长也要回归自性,要经常想:我什么也不是,我什么也得不到,我所得到的最终都是虚幻,我自性原本具足,我还想要什么呢?我放下贪嗔痴慢疑,自然就能找到生命的原力。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当你放下贪嗔痴,真诚做事的时候,你已经能量满满了,没有什么事情能难倒你了。


相关文章
·高三学生心理也有阶段性 家长您知道吗?03-14
·母亲节到了,记得给妈妈打个电话05-12
·中国式家长的十大特征10-10
·再忙的父亲都可以成为好父亲01-17
·教育孩子的路上,您不愿与老师并肩,又能相信谁呢?08-20
·一对母子的经典对话,值得流传五十年 | 伴读11-20
·还有13天高考,家长应该做些什么?05-25
·改掉这8个习惯可能会让孩子越来越聪明哦!09-26
·孩子,相对于你的成绩,我更在乎你的努力!12-20
·你可以这样读懂孩子的成绩10-25
最新文章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