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版《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解读


来源:中公教育
发布时间:2018-06-11 21:14:00
查看次数:

内容提要:教育部正式公布《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高中英语新课标”),上一版为2003年版,使用了15年。英语会有什么改革吗?通读高中英语新课标,从221页浩瀚内容中,一窥英语新变化。

2018年1月16日,普通高中各学科的《课程标准(2017年版)》在第一时间向全社会公布了。点击这里下载2017版《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解读内容如下:

一、新《课标》的研制背景:

新《课标》以十九大提出的“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主导思想,以党的教育方针和教育思想为指引,规定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直接在教育领域体现国家意志,在很多方面对2003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03版《实验稿》)进行了改进和提升。

2003版的《实验稿》,坚持了正确的改革方向和教育理念,基本建立起适合我国国情、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普通高中课程体系,促进了教育观念的更新,推进了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提升了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有效推动了考试评价制度的改革,为我国基础教育质量的提高做出了积极贡献。但是面对经济、科技的迅猛发展和社会生活的深刻变化,面对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面对新时代对提高全体国民素质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新要求,面对我国高中阶段教育基本普及的新形势,03版《实验稿》还有一些亟待改进的地方。

2013年,教育部启动了普通高中课程修订工作。深入总结21世纪以来我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宝贵经验,充分借鉴国际课程改革的优秀成果,努力将03版《实验稿》修订成符合我国实际情况,又具有国际视野的纲领性教学文件,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普通高中课程体系。

修订工作的指导思想在原有的“马列、毛泽东、邓小平、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等基础上,突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十九大精神、落实立德树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等关键要素。在基本原则上,也再次强调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要求,培养良好政治素质、道德品质和健全人格,使学生坚定“四种自信”,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此外,与03版《实验稿》相比,更加强调关注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改革,着力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同时,坚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求真务实、严谨认真,确保课程内容科学、表述规范。

二、新《课标》的理论基础:

(一)新《课标》体现的语言观:

1、工具性和人文性融合统一: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作为一门学习及运用英语语言的课程,旨在为学生继续学习英语和终身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强调对学生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的综合培养,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融合统一的特点。

2、外语学习对个人和社会的意义: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应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进一步学习和运用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跨文化交流能力,为他们学习其他学科知识、汲取世界文化精华、传播中华文化创造良好的条件,也为他们未来继续学习英语或选择就业提供更多机会。

3、语言能力及文化意识同步培养: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还应帮助学生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及多元文化意识,形成开放包容的态度,增强爱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树立正确的“三观”,为学生未来更好的适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奠定基础。

(二)新《课标》体现的语言学习观: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倡导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英语学习活动观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教师应设计具有综合性、关联性和实践性特点的英语学习活动,使学生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一系列融语言、文化、思维为一体的活动,获取、阐释和评判语篇意义,表达个人观点、意图和情感态度,分析中外文化异同,发展多元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提高英语学习能力和运用能力。

(三)新《课标》体现的语言教学观:

1、发展核心素养,落实育人任务。

新《课标》指出:“普通高中英语课程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旨在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等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2、构建共同基础,满足个性需求。

新《课标》指出:“普通高中英语必修课程的内容与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具有基础性特点。同时应遵循多样性和选择性原则,根据高中学生的心理特征、认知水平、学习特点以及未来发展的不同需求,开设丰富的选修课程。”

3、完善评价体系,促进素养形成。

新《课标》指出:“普通高中英语课程的评价应聚焦并促进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及发展,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多元评价方式,重视评价的促学作用,关注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要素,引导学生学会监控和调整自己的英语学习目标、学习方式和学习进程。”

4、重视信息技术、丰富学习资源。

新《课标》指出:“普通高中英语课程应丰富课程资源,拓展学习渠道。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应重视营造信息化教学环境,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对教育学的支持与服务功能,选择恰当的数字技术和多媒体手段,确保其有助于学生的有效学习和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三、新《课标》新在何处:

(一)新的课程目标:

03版《实验稿》以明确英语学习目的,发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培养建立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合发展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课程总目标。

而新《课标》基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促进学生英语学科素养的发展……”的课程总目标,普通高中英语课程的具体目标是:培养和发展学生在接受高中英语教育后应具备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等学科核心素养。

(二)新的课程设计:

1、三级课程框架。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由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三类课程构成。(03版《实验稿》开设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其中选修课程分为:语言知识与技能类、语言应用类、欣赏类。)

其中必修课程旨在构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共同基础,满足高中毕业基本要求。选择性必修课程供有学习兴趣和升学考试需求的学生选修,与必修课程形成递进关系。学生在完成选择性必修课程之后方可参加高考。选修课程为学生自主选择修习的课程,包括国家设置的提高类、基础类、实用类、拓展类、第二外国语类课程和学校自主开发的校本课程。

2、以“主题-语篇-语言-技能-策略-文化”为框架设计课程。(与03版《实验稿》相比,增加了“主题”与“语篇”的课程设计依据。)

新《课标》指出:“指向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英语教学应以主题意义为引领,以语篇为依托,整合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等学习内容,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参与主题意义的探究活动,并从中学习语言知识,发展语言技能,汲取文化营养,促进多元思维,塑造良好品格,优化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确保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的同步提升。”

3、学分制课程管理体系和自主选课。(03版《实验稿》中提到:必修课程共5个模块、10学分,选修课程共6个模块、12学分。)

通常情况下,多数学生在高一年级3/4学年的时间内完成必修课程6个学分,之后有升学考试需求的学生,通过修习选择性必修课程完成8个学分。如果学生有兴趣或者需求,可以在完成选择性必修课程之后,继续选择修习选修课程系列中的提高类课程。


(三)新的课程内容:

1、体现综合性、关联性、实践性的英语学习活动观。

学生在主题意义的引领下,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一系列英语学习活动,使学生基于已有的知识,依托不同类型的语篇,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自身语言知识学习、语言技能发展、文化内涵理解、多元思维发展、价值取向判断和学习策略运用。

2、课程六要素:主题语境、语篇类型、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学习策略。

课程内容的六个要素是一个相互关联的有机整体。学生围绕某一具体的主体语境,基于不同类型的语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运用语言技能获取、梳理、整合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深化对语言的理解,重视对语篇的赏析,比较和探究文化内涵,运用学习策略提高理解和表达的效果。

新《课标》增加了主题语境和语篇类型两个模块,删减了旧版本中的情感态度的内容,并调整了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学习策略的排列顺序,努力凸显思想性、时代性和整体性等。本课标进一步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等内容;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新成就;更加关注学科内在联系及学科间的相互配合,克服碎片化及彼此间的脱节等现象。

3、课程描述。

新《课标》的课程内容要求按照以上六大要素描述所规定的学习内容及要求。主题语境包括人与自我、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涵盖整个高中阶段所涉及的主题内容,不分课程类别进行描述;其他五项内容要素均按照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类课程描述具体的内容要求。新《课标》还针对每项内容要素给出具体的教学提示,以帮助教师在实施各项具体内容的教学中解决好常见的问题。

(四)新的教学方式:

1、主题语境:

英语课程应该把对主题意义的探究视为教与学的核心任务,在以主题意义为引领的课堂上,教师要通过创设与主题意义密切相关的语境,在主题探究活动的设计上,要注意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调动其已有的基于该主题的经验,帮助学生建构和完善新的知识结构,深化对该主题的理解和认识。

2、语篇类型:

教师在教学时要认真研读和分析语篇,要整合语言知识学习、语言技能发展、文化意识形成和学习策略运用,落实培养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同时,教师或者教材编写者在选择语篇时应注意长短适中、由易到难、真实、多类型、多模态的语篇,还应注意文学性和非文学性语篇的合理比例。

3、语言知识:

不再像03版《实验稿》中对“语音、词汇、语法、功能、话题”的知识目标进行描述,新《课标》分别在语音、词汇、语法、语篇、语用的具体内容要求及教学提示做细致的描述。

4、文化知识:

文化知识的教学是一个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过程,涉及几个步骤的演进和融合:感知中外文化知识—分析与比较;认同优秀文化—赏析与汲取;加深文化理解—认知与内化;形成文明素养—行为与表征。

5、语言技能:

不再像03版《实验稿》中对各项语言技能的目标做描述,新《课标》针对“听、说、读、看、写”的具体内容要求以及培养过程中微技能的训练要求做描述。语言技能教学中要将专项训练与综合训练结合起来,课内与课外训练相结合。

6、学习策略:

03版《实验稿》指出:“英语学习策略包括认知策略、调控策略、交际策略、和资源策略等。”而新《课标》提出学习策略具有迁移性,有助于促进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发展,应包括: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交际策略和情感策略等。通常这些策略可以组合运用以解决学习中较复杂的问题。

(五)新的课程评价体系:

增加了“学业质量”部分,明确学业质量是对学生多方面发展状况的综合衡量,确立了新的质量观,改变过去单纯看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引导教学更加关注育人目的。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把学业质量划分为不同水平,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把握教学要求,因材施教,也为考试评价提供了依据。

学业质量三水平:学业质量是学生完成本学科课程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新《课标》针对高中英语学业质量设置三个水平,既是指导教师开展日常教学的依据,也是阶段性评价、学业水平考试和高考命题的重要依据。水平一主要用于检测必修课程的学习结果;水平二主要用于检测选择性必修课程的学习结果;水平三主要用于检测选修课程的学习结果。

(六)新的实施建议:

新《课标》与03版的《实验稿》相比,在实施建议这个部分无论是从原有的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材编写及使用建议,还是到新增加的学业水平考试及高考命题建议、地方和学校实施校本课程建议,都在强调“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主题、语篇”等关键词,旨在为实现普通高中英语课程的总目标而努力。

新的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在教考关系方面,把学习内容分为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类,与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统一高考相关要求以及学生兴趣特长发展需要相适应。在考试命题方面,细化了评价目标,加强了对学科素养的测评指导。在课程实施方面,充分吸收了高考综合改革先行试点省份的经验,加强了对学校学生发展指导制度、选课走班教学制度、综合素质评价制度等方面的指导,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关教学管理要求、条件保障措施等。

(七)附录:

1、新《课标》增加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水平划分》。

2、《词汇表》:03版《实验稿》收录了3500个单词,而新《课标》共收录了3000个单词,含义务教育阶段要求掌握的1500个单词。高中英语课程应学习和掌握500个单词(表中加有一个*号),累计达2000。选择性必修课程应学习和掌握1000个单词(表中加有两个*号),累计达3000。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增加200个单词。

3、《语法项目表》:新《课标》在句子成分部分,增加了按结构分类;主从复合句部分,增加了同位语从句;去掉了间接引语。

4、增加了《教学案例及课文原文》,这些也是考生今后写教案设计的范文参考。

5、去掉了《功能意念项目表》及《话题项目表》。

第1页 第2页

相关文章
·英语课程性质、学科核心素养和具体目标01-24
·高效课堂:十大误区+矫正策略07-31
·21世纪技能有哪些?06-25
·建构主义理论对英语语法教学的启示09-12
·人教版初高中英语教材衔接说明10-11
·教学中的八问09-18
·昌乐二中八环节学习法09-24
·大单元教学——是何?为何?何为?09-09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九问”09-18
·王蔷教授解析2017版普通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内容12-17
最新文章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