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应具备哪些课程智慧?


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14-02-01 20:55:00
查看次数:

内容提要:为什么不叫“教学改革”而叫“课程改革”?好的老师必须考虑课程问题,首先改变“教材”,然后才能改变“教法”。我们称之为“课程智慧”。

 【博主有话说】 
    老师之所以为老,是因为他具有学生之前已具有了应该具有的,如果从课程的智慧来讲,我们的老师还真的不好说。为什么呢?也许从课程的角度,我们会找到些许的感觉吧。
    
    我首先讲教师的第一种专业智慧,我称之为“课程智慧”。一个好的老师,他之所以受学生欢迎,因为他有课程智慧。什么叫做课程智慧?这是说,这个老师上课的时候,他讲的知识比较丰富,丰富不是杂多、杂乱。而是这些丰富的知识让学生感觉到有足够的信息量,而不是贫乏、简单。这是老师们遇到的一个问题:拿到教材之后,你如何处理教材?我提供三条建议。第一条建议是“吃透教材”;第二条建议是“补充教材”;第三条建议是“更新教材”。

  教师应具备哪些课程智慧?

刘良华

    在前言中,我讲的是“什么样的老师是受学生欢迎的老师”。我提出了十种教师的形象,从这里面大体上可以看得出来,好教师的要素主要有两点:第一,专业智慧。第二,不只是有专业智慧,还要有人格魅力。一个好的老师,他在学生的心中的影响,当然首先是看得见的专业智慧,还有一种看不见的人格魅力。这是两个最重要的部分。我讲这个主题,是从“什么样的老师是受学生们欢迎的老师”这个地方出发。我希望老师们能够从这个地方介入对专业智慧的关注,对人格魅力的关注,最后,我会专门谈如何通过行动研究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

    我首先讲教师的第一种专业智慧,我称之为“课程智慧”。一个好的老师,他之所以受学生欢迎,因为他有课程智慧。什么叫做课程智慧?这是说,这个老师上课的时候,他讲的知识比较丰富,丰富不是杂多、杂乱。而是这些丰富的知识让学生感觉到有足够的信息量,而不是贫乏、简单。这是老师们遇到的一个问题:拿到教材之后,你如何处理教材?

    我提供三条建议。第一条建议是“吃透教材”;第二条建议是“补充教材”;第三条建议是“更新教材”。

    吃透教材

    首先要让教材变得厚起来。一般的老师不敢把教材减掉。现在情况稍微好一点,教师现在变得勇敢一点点了。一般的老师是不敢自由处理教材的。为什么?因为要“考教材”。现在提出一种说法:“不是考教材,而是考标准”。可是实际上,大量的考试还是在考教材。做老师的人往往有一个信念:我教的这个内容就是要考的。教什么,考什么,我们一般是这样想问题的。这使老师们不太敢去变动课本、去改变教材。一个好老师,必须越过这道坎。无论什么课本,拿到手里之后,必须改变。

    但是,又出现了一个新的问题,这使很多老师不得不考虑。海南的蒋院长曾跟我讨论过这个问题。他说:我们都知道要改变教材,在农村,有一种老师也在改变教材,但是,他改得很危险。怎么危险呢?他根本不按照教材内容上课。为什么不按照教材内容上课呢?因为教材很多内容他也不懂。这不是败坏我们农村教师的形象。在没有深切领会教材的基本的结构和意义之前,就按照自己的方式随意地选择比较简单的内容让学生学习,这是危险的。”

    因此,改变教材有一个前提:应该知道什么样的改变是正当的,有意义的?如果是随意的调整教材,给学生提供一些没有意义的、比较简单的内容去学习,这样的改变还不如不改变。由此我们得出一条最基本的结论:先吃透教材,然后再超越教材。不可以连自己现有的教材都没有弄明白,就想抛弃教材,另起炉灶。

    你知道教材怎么产生的吗?教材是经过审议的,审议通过之后,再做教材。每一个出版社在做教材的时候,要聚拢很多专家的智慧和优秀中小学老师的智慧。你如果认为这个教材很糟糕,这个可能性不是太大。所以,要先吃透教材,然后再超越教材,这是最基本的前提。

补充教材

    怎么超越呢?比较保守的、温和的做法是:以“加法”的态度对待教材。我们可以适当的增加,暂时不把教材的内容减掉。可以把教材学习的时间缩短,再补充相关的资料,让学生学习相关的材料。这是一种“加法”的态度。

    我推荐的第一个“补充教材”的案例是窦桂梅老师的《游园不值》。老师们可以看看相关的录像,看窦桂梅老师上课的时候,她增加了什么?看窦桂梅老师如何用相关的资源对已有的教材构成一个补充。这节课我觉得前半段比较成功。我们看一看前半段(放录像)。你们可以看得到这里面有课程资源的补充。关于新课程,老师们听过很多相关的讲座,新课程的讲座中有一个主题,很多地方都在谈论,叫做“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新课程提出了一些新词语,有的老师甚至觉得新课程不过就是提出了一些新的词语。

    其实,每一个新词语的背后,都有它的期望和可能在实践中引起的新变化。每一个新词语的提出都是谨慎的。在新课程话语里面,有一个词语,我认为很重要,就是“课程资源”。我们以前叫“课本”,或者叫“教材”,觉得这就够了,觉得把课本教完,这就是教师的责任。但是现在不行。我们要把课本变薄或者变厚,把课本变成“我的”,带上我个人的智慧,补充相关的资源进去。

    窦桂梅老师的课,可以看得出来,她对教材做了大量的“补充”。第一个补充是她的粉笔字。有人会说,把课本上的字转移到黑板上,这有什么了不起的?这不一样。现在少有人重视写粉笔字了。我的粉笔字写得就很难看,所以我不敢写粉笔字,我做PPT讲稿。但是,粉笔字本身是有某种美学效果的,它会加深学生的印象。老师在黑板上写字的时候,学生看老师写字的过程,本身就是有意义的。我们总觉得传统的那些技术都是要改变,现代教育技术如汹涌波涛,它会把传统的技术打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