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搜索功能可以查询本站的所有文章
网站首页 本站动态 资源共享 美文妙乐 教学教案 双语新闻 论文相关 辅助教学 教学软件 广东高考

探究校本教研新方式“同课异构”


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11-12-20 10:13:00 查看次数:

内容提要:“同课异构”活动是研讨课的一个纵深发展,如果说上研讨课是“画眉深浅入时否”的询问,那么“同课异构”便是“青梅煮酒论英雄”的较量。


  
  在这种意义上,”同课异构“发挥着多层面的功能。其一,”同课异构“的教学反思功能。反思是教师积极探究心态的表现,”同课异构“活动给我们教师提供了一个教学梳理和解剖的载体,使我们对自己的教学观念、行为、设计理念进行深刻地审视。”如果不进行反思,生活在当今就是生活在过去的牢笼里“([美]StephenD.Brookfid《批判反思型教师ABC》)。我们的教师在教育教学理论的把握上固然深厚,但是只有通过”同课异构“实践,才会成为观察研究自己教学的工具。从这个意义上说,”同课异构“使教师隐藏在自己心中的教育思想得以激活。反思又是充分挖掘教师专业发展资源的主要形式,真正的理解和观念是在教学实践中产生并发展起来的。所以,”同课异构“活动正是连接教师自身经验与教学行为的桥梁,使教师走向专业,形成成熟的风格。其二,”同课异构“的甄别选拔功能。许多教育家、思想家都是通过教学研究这个平台”锻造“出来的。”同课异构“活动既能够锻炼人、激励人,也能够发现人、造就人。现代教育学认为,教师的教学技能、文本处理、教学方法、课堂调控等方面本身就存在着实施上的差别和风格上的迥异。如何把优秀的学科骨干选拔出来,通过”同课异构“来甄别是最直观、最有效的形式。”同课异构“使教师在同一平台上,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遴选出优秀的教学人才,让他们走得更高更远。其三,”同课异构“的促进提升功能。任何教师不可能都具备优质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行为,实施新课程需要教师之间的互补和合作,努力打破原有独立作业的教学状态,形成一个以平等为前提、以互动为主要特征的教师工作群体。”同课异构“讲求教师之间的合作交流。”合作的本质是协商与对话,协商与对话可以使教师更深入地理解新课程的本质,使个体智慧在碰撞中激发,达到资源的共享;同时协商与对话也可以缓解教师适应新课程、实施新课程的压力“(《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发展》王少非主编)。所以,”同课异构“活动能促进教师不断深入学习、自我提高;能够促进教师心理成熟;能够促进学校教研常态化。
  
  教师专业化成长是现代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教师自我生存与发展的内在要求。其真正意义上的教师发展源自教师自身的课堂教学经验及其对于经验的不断总结、反思。反思是教师发展最具积极性的因素。这种反思是一种批判性反思,即吸收他人的经验丰富自己的教学特色,铸造自己的个性品牌,其最终归宿是在”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过程中实现”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同课异构“活动为教师的成长提供研究案例,教学活动是无法独立于教室文化脉络之外,成功的教学有赖于教学者对教学情境的复杂性有充份的了解,并在教学现场进行有效率的教学决策。教师每天在课堂上做出无数的教学决定,而且通常是要依据当时复杂的现实情况来判断如何做最好,没有所谓的「正确的」或「单一的」最佳教学决定适用于所有的课堂,”同课异构“活动为教师这样的决策提供了讨论和学习的案例,从中我们可以发现有效与无效的教学活动,合理与不合理的教学情景等,这对教师的成长都有很大的好处。”同课异构“活动还为教师间的同伴互助提供了平台。不论是课前对课程标准的讨论还是课后对教学设计与效果的分析都是”同课异构“活动中教师得到发展的重要环节,在这些环节中教师之间的深入讨论互相取长补短、资源与信息的共享等对教师的成长的作用也是十分明显的。
  
  在教师的专业发展中,个人的感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过程。教师们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表现出的实践知识和智慧,在很大程度上是缄默的知识和情境性教育机智。这些缄默知识和教育机智难以以”客观知识“的形式、用语言来陈述和传授,只能在个人实践活动中得以表达。同课异构”活动中的相互听课或者是个人用不同教学设计上同一个内容的过程就是一个体验和感悟的过程。而这些体验和感悟通过教师个人的思考与实践可以影响甚至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达到促进教师发展的目的。
  
  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通过“同课异构”来反思教师习以为常的教学模式,进而达到改进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效能的目的。“同课异构”有利于解决教学中遇到的一些问题,通过比较来选择更好的授课方式、选择更好的教学素材,提升教学质量。
  
  “同课异构”作为一种新兴的教研方式,还需要我们在不断地摸索和探究中去进一步完善和优化。

http://blog.voc.com.cn/blog_showone_type_blog_id_688486_p_1.html


扫描二维码手机查看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阅读排行
快速导航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高中英语教学交流网】 【yykzzsj】
微信公众号 站长微信
版权所有 2008-2024 高中英语教学交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