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之立项与开题


来源:网络整理
发布时间:2018-09-21 22:59:00
查看次数:

内容提要:每一页都是不同的内容。


  申报书范例┃提高农村小学生优秀传统文化素养的实践研究
  说明:申报书的核心内容是课题论证设计,因此,这里只呈现课题研究设计与论证报告,其他基本信息省略。
  课题研究设计与论证报告
  (一)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本课题所要研究的,是狭义上的“文化”,指排除人类社会——历史生活中关于物质创造活动及其结果的部分,专注于精神创造活动及其结果。
  “传统文化”,任何一种民族文化,都有其发生、发展的历史,都有它的昨天、今天和明天。而民族文化的“昨天”,即通常所说的传统文化。本课题中的“传统文化”,特指“中国传统文化”,它是中华民族在特定的地理环境、经济形式、政治结构、意识形态的作用下世代形成、积淀,并为大多数人所认同而流传下来的中国古代文化,至今仍在影响着我们的当代文化。
  “优秀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精华与糟粕并存,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传统文化中符合并反映我国现阶段经济政治状况及其发展要求、符合全民族的根本利益和意愿、符合并有利于人类文明进步的方向和潮流、利于提升人的素质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部分,即我们应当继承并发扬的“优秀传统文化”。
  “素养”,指人通过长期的学习和实践在某方面所达到的高度,包括功用性和非功用性。
  “小学生优秀传统文化素养”,本课题把“小学生优秀传统文化素养”定位在:根据小学生个性、兴趣,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知识和技能(如德育中的传统美德教育;智育中的经典诵读、珠心算等;美育中的民乐、书法、国画、剪纸雕刻、优秀传统艺术欣赏等;体育中的棋艺、武术等,劳动中的传统农业史、农具发明史、勤劳传统教育等),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所在,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热爱、亲近优秀传统文化,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渐染,对自身道德规范、行为习惯产生积极影响,并内化为个人素养。
  “提高农村小学生优秀传统文化素养的实践研究”,  立足于 “农村小学”, 着眼于 “优秀传统文化素养”, 定位在“提高”,寻求切实可行的实施途径和解决方法,以期达成提高农村小学生优秀传统文化素养的目的。
  (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的价值
  世界各国对于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发扬、教育都不遗余力。主要做法有:一是思想重视。很多国家,在面临“古文化保护”与“现代化建设”如何协调统一的问题时,都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全面接受现代文明的同时,在文化层面上,则完整地保存了本民族的精神文化传统”的道路,比如日本、韩国、意大利等,尤其是意大利,政府设立了“文化遗产及文化活动部”,通过统一管理,全力繁衍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生命,提高全民族特别是青年一代的文化素质。二是营造浓郁的优秀传统文化氛围。例如,日本的小学里面都有一个雕像——孩子背着一捆柴,手里拿着中国的《大学》。再比如,在西欧的很多国家,都保存着相当完好的古建筑,或是建有各类展示民族历史文化的博物馆。三是开设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程。比如,日本,茶道、花艺等优秀传统文化,是女孩子的必修课。他们对书法、围棋的教育、普及、研究,也做得卓有成效。即使是像美国这样的现代化国家,他们也非常重视优秀传统文化,比如,针对青少年道德品质每况愈下的状况,他们提出了“发扬优秀文化传统,维护良好道德准则”的德育理念,很多学校通过开设少则每周2-3节课,多则4-5节课的优秀传统文化课,以求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印度、德国、奥地利、俄罗斯的学校,也都开有优秀传统文化课。四是各学科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这些国家的成功实践,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经验借鉴。但是,别国的成功经验并不一定完全适合我们中国的国情,特别是中国农村的实际,寻找一条适合中国农村实际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之路,将是本课题研究的重点。
  在中国,在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走了一段弯路之后,近年来,对学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呼声与热情一浪高过一浪。一是很多著名学者“登高一呼”,营造舆论氛围:比如,早在1995年3月,赵朴初、叶至善、冰心、曹禺、启功、张志公、夏衍、陈荒煤、吴冷西等九位德高望重的全国政协常委以正式提案的形式,发出“建立幼年古典学校的紧急呼吁”。——“我国文化之悠久及其在世界文化史上罕有的连续性,形成一条从未枯竭、从未中断的长河。”“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任此文化遗产在下一代消失,我们将成为历史的罪人、民族的罪人。”这九位文化老人“以风烛之年,未敢忘继承民族的文化”,他们希望“在有生之年重听弦歌,到古典学校中去走一走,看看后继之人。”二是很多学校、很多有志于振兴民族文化的有识之士,纷纷通过开设现代书塾、诵读班、兴趣班、优秀传统文化进课堂的形式,进行普及优秀传统文化的有益尝试,在社会上引起了不小的反响。三是各学科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但是,受应试教育惯性的作用,很多学校、家长们仍是围绕分数转,唯分数论,对于学生的优秀传统文化素养仍然重视不够,普及不够,导致学生优秀传统文化素养基础极其薄弱。福建师大社会历史学院对福州某小学作的一份关于优秀传统文化的抽样调查表明,小学生的文化品味有着明显西洋化倾向,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则缺乏足够的认识,“去中国化”。如何提高社会、家长、学校对普及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以及寻找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和途径,成了当务之急。另外,目前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内容相对狭窄,似乎更多集中在文学、德育方面,对于传统艺术的教育普及,涉及较少。同时,优秀传统文化素养教育校本教材的开发也略显滞后。此外,无论国内还是国外,在学科中的优秀传统文化渗透,都存在着各自为战,不成系统,缺少合力的问题。这些问题,将是本课题研究所要研究并加以解决的。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或子课题设计)与重点
  研究目标:
  1、探索农村小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特征和走向。
  2、寻求培养和提高农村小学生优秀传统文化素养的具体途径和方法,解决目前农村小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存在的一些不能适应学生素质发展的顽疾,探索一条符合农村学生实际的优秀传统文化素质培养的实践之路。
  研究内容:
  1、农村小学生优秀传统文化素养及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现状研究。
  通过调查,了解目前农村小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对农村学生优秀传统文化素养作出客观的评价,找出优点,查找问题,从而确保课题研究的针对性、实效性。
  2、优秀传统文化与学生综合素养形成的相关研究。
  研究优秀传统文化在学生综合素养形成中所起的作用。如何使这一作用达到最大化、最优化。
  3、教师优秀传统文化素养与学生优秀传统文化素养形成的相关研究。
  研究教师优秀传统文化素养与学生优秀传统文化素养形成的关系。如何发挥教师的作用,提高学生优秀传统文化素养。
  4、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研究。
  通过研究,结合学生的特点,学校实际,开发适合学生发展要求的优秀传统文化校本课程。
  5、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优秀传统文化素养的研究。
  立足课堂教学主阵地,探索出行之有效的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优秀传统文化素养的新模式、新途径。
  6、学生优秀传统文化素养的评价研究。
  重点:
  1、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研究。
  2、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优秀传统文化素养的研究。
  (四)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1、思路:
  沿着现状研究——基础理论研究——教育实践研究的思路展开。
  通过调查研究,了解目前农村小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针对存在问题,寻求解决的策略和方法。通过查阅文献,借鉴先进的教育理论和研究成果,在分析比较、归纳整理的基础上,进而开展教育实践研究,探索农村小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新模式、新途径。
  2、过程:
  (1)起始阶段(2005年12月——2006年6月)。通过文献研究、专家论证确立课题。制定实施方案,提出课题研究的基本模型、实验思路和具体计划。通过理论研究、调查研究等方法,确立并分解子课题,建立课题组研究制度,明确职责。
  (2)实施阶段(2006年7月——2009年7月)。全面启动子课题研究,在专家引领的基础上,通过理论构建和实践操作,多角度多层面地开展研究。课题组定期集中活动,通过组织教学研讨、学术沙龙等。完成阶段性研究报告等。
  (3)总结阶段(2009年7月——2009年12月)。对课题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分析,撰写研究报告并请专家评审。展示课题成果,为推广工作和开展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3、方法:
  (1)调查研究法:在相关教育理论的指导下,通过问卷、访谈、观察、个案研究等方式,搜集资料,对目前农村小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现状作出分析,并为研究提供具体建议,为课题研究提供现实依据。
  (2)文献研究法:通过对文献进行分析,借鉴先进经验,为探索农村小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新模式提供理论支撑和方法论。
  (3)行动研究法:针对目前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围绕课题,综合运用各种有效的方法,进行农村小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研究。
  (五)主要观点与可能的创新之处
  1、主要观点
  (1)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魂,是中国人的根。优秀传统文化素养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离不开优秀传统文化素养的提高;优秀传统文化素养的提高,同时又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2)由于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漠视,加上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席卷中国,各种西方文化及价值观对我国社会特别是青少年的影响愈来愈大,直接导致学生优秀传统文化素养每况愈下。因此,迫切需要切实加强和改进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提高学生优秀传统文化素养,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是民族复兴的需要,是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需要。
  (3)通过改进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模式,探索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新路,从而有效提高学生优秀传统文化素养。
  (4)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关键时期在小学。小学生求知欲强,可塑性好,通过适合其兴趣和特点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能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优秀传统文化素养。
  (5)提高学生优秀传统文化素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学科、各种教育因素综合作用,形成合力。
  2、可能的创新之处
  (1)多种途径综合作用,形成合力,提高学生优秀传统文化素养,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开辟了新途径。
  (2)优秀传统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发,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提高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系统性、针对性、实效性。
  (3)把提高学生优秀传统文化素养置于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丰富了素质教育的内涵。
  (六)预期研究成果
  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完成时间
  负责人
  阶段成果(限5项)
  农村小学生优秀传统文化素养及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现状的调查报告
  研究报告
  2007.3
  冒继承
  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校本教材
  编著
  2008.12
  洪爱平
  “提高农村小学生优秀传统文化素养的实践研究”阶段性研究报告
  研究报告
  2008.12
  张亚敏
  “提高农村小学生优秀传统文化素养的实践研究”论文集
  文集
  2009.4
  李新华
  最终成果(限3项)
  “提高农村小学生优秀传统文化素养的实践研究”结题研究报告
  研究报告
  2009.10
  冒继承
  “提高农村小学生优秀传统文化素养的实践研究”论文集
  文集
  2009.11
  张亚敏
  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校本教材
  编著
  2009.12
  冒继承
  (七)完成研究任务的可行性分析(包括:①课题组核心成员的学术或学科背景、研究经历、研究能力、研究成果;②围绕本课题所开展的前期准备工作,包括文献搜集工作、调研工作等;③完成研究任务的保障条件,包括研究资料的获得、研究经费的筹措、研究时间的保障等。)
  1、课题组核心成员的学术或学科背景、研究经历、研究成果。
  该课题的10名和形成员,由中学高级教师、小学高级教师、小学一级教师组成,都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年龄结构合理。其中大市教育学会会员2名。 县骨干教师1名, 县教坛新秀2名。近几年来,这些同志在县级以上交流、获奖、发表的论文有116篇,23人次在县市级教育教学比武中获奖。课题组绝大部分同志多次参加过我校的“九五”、“十五”立项课题的研究,有着参与课题研究的经验和实力,在科研中积累了丰富的资料和经验。其中,以这些同志为主的“十五”课题《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措施研究》获大市优秀成果奖。县电视台、市《教育研究》杂志、《服务导报》曾多次报道过我校的教科研工作。
  2、围绕本课题所开展的前期准备工作。
  围绕本课题,我们开展了学生优秀传统文化素养的调查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摸清了我校学生优秀传统文化素养现状,为本课题研究提供了现实依据和理论支撑。
  我们组织了课题组成员,一方面整理参加“九五”、“十五”课题研究,积累的与本课题相关的资料,另一方面,我们查阅、学习了大量的文献。如《中国文化概论》(张岱年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中国文化史概要》(谭家健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大学人文教育与人文课程》(谭伟平著,湖南人民出版社)、《读经》(胡晓明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中国传统文化与教育》(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并上网(如http://www.confucius2000.com/index.htm等)搜集了相关资料。进行整理、消化、吸收,为本课题研究提供理论支撑和经验借鉴。
  我们邀请了有关专家(县文史研究专家、县市教科研专家),对本课题进行了可行性分析和理论指导,确保本课题规范、科学。
  3、完成任务的保障条件。
  作为一所百年老校,多年来,我们一直把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作为学校的办学特色:我校的经典诵读,作为素质教育的成功经验,载入市素质教育经验集《适应和超越》(北京大学出版社),我校的珠心算、百灵鸟艺术团更是蜚声大江南北。我们学校退休老校长  ,系市政协委员、文史研究专家,多次回校作专题报告,指导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践。在多年的教育实践中,我们积累的大量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经验,搜集了大量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资料。
  学校硬件设施在农村小学中处于一流,系市十佳校园,江苏省实验小学。学校有教学大楼、校园网(千兆光纤接入),配有图书室(市优秀图书室),订有70多种教学杂志,并有专门的阅览室,图书室藏书25000册。学校为课题研究预算了专门资金(分为自筹和上级拨款,计一万五千元整),为课题研究提供经费保障。
  我校领导历来十分重视教育科研,本课题由分管教科研的教科室主任亲自挂帅,学校校长室具体协调。学校将在人、财、物、时间等方面给予课题组大力支持。
  建立机制,定时间,定地点,定研究内容,保证课题研究落到实处。
  我们将充分发挥专家引领作用,聘请省市县教科所的专家作为研究顾问,充分发挥专家组的把关作用、指导作用和辅导作用。
  尽管我校教师有着良好的教育教学素养和教育科研基本功。但为了确保本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我们仍将进一步加大教师培训力度,提高研究教师的素质,确保课题研究顺利开展。
  本文来源于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网站
  

相关文章
·高中网络阅读与口语课堂教学研讨会纪要05-31
·教师专业成长需要四种意识03-04
·课题研究之立项与开题09-21
·“‘同课异构'教研基本范式的研究”课题12-21
·如何原创命题07-18
·课题研究超详细入门教程09-04
·声音小就无法展示激情吗05-25
·“教师提问的有效性”课堂观察报告06-18
·课题研究详细六步骤09-04
·“高中学生参与学科课程建构的实践研究”09-04
最新文章
阅读排行